登录
国内高校首次“重症超声研究生课程”顺利开课

2021年9月8日13:30,国内高校首次“重症超声研究生课程”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吴宪大楼404教室顺利举行。北京协和医学院重症医学系主任刘大为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王小亭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段军教授/吴筱箐医生担任了此项课程的第一次授课。讲台下,座无虚席,其中有选修本门课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们,也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急危重症专业的医生。

发布时间:2021-09-18

重症超声研究生课程

国内高校首次开课



开课啦!

       2021年9月8日13:30,国内高校首次“重症超声研究生课程”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吴宪大楼404教室顺利举行。北京协和医学院重症医学系主任刘大为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王小亭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段军教授/吴筱箐医生担任了此项课程的第一次授课。讲台下,座无虚席,其中有选修本门课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们,也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急危重症专业的医生。

      课程开始,刘大为教授首先高屋建瓴的讲授了“重症思维体系建设”。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和“西红柿”的例子生动地诠释了好奇思维和逻辑思维对我们医学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性。从重症医学整体观,解释了重症超声对重症患者重症治疗的必要性,并对各种病因发展为重症的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强调了重症医学干预的节点。刘大为教授的课程十分精彩,课堂反响极其热烈。

      课间休息后,王小亭教授讲授了“重症超声与重症”,如数家珍的讲述了中国重症超声发展的历史。他将对于重症疾病的理解和重症疾病的临床思维毫无保留地徐徐道来。“灵光闪现”是必要的,不论是对于临床或者科研。在此之间,王小亭教授运用各种经典病例为大家解读了临床工作的细节点,台下掌声雷动。

      最后一个学时是由吴筱箐医生讲授的“重症超声基础与模拟教学”。对于台下多数没有超声基础的医生和同学,她将超声成因和原理、如何选择超声机器和探头等方面,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同时,吴筱箐医生也将本门课程理论教学、模特操作、模拟培训、临床病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做了简单介绍,希望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基础到临床、从简单到复杂, 逐步体会重症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激发学生以重症超声思维解决临床问题,让刚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们真正掌握重症超声这项临床技能。

      最后,恰逢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三位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的学生们献上了鲜花,表达了对老师辛勤培育的感谢之情。



      作为国内首个针对研究生开设的重症超声高校课程,重症超声研究组(CCUSG)核心团队联合打造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重症超声》研究生课程,以CCUSG已开设200余期的重症超声基础班为蓝本,将重症医学核心基础理念融入到本项重症超声课程中。本门课程理论与操作各占一半内容,将每周三下午13:30-16:30在协和医学院404教室授课,每次3课时,风雨无阻。


我们相信

在刘大为教授指导下

在重症超声研究组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此次重症超声高校课程

“让每一个ICU人都掌握重症超声”

“让重症超声伴随重症医学砥砺前行”

这一愿景和使命

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关推荐
最热资讯
帮助文档列表